Search

[台北媽媽的育兒筆記] 今天又有一則「媽媽沒有在捷運上約束大叫的兩歲孩子」的新聞,在搜尋那篇新聞前,...

  • Share this:

[台北媽媽的育兒筆記] 今天又有一則「媽媽沒有在捷運上約束大叫的兩歲孩子」的新聞,在搜尋那篇新聞前,我想請大家先問自己以下十個問題:

①捷運不是飛機或高鐵火車對號車票,如果感到其他乘客讓你不舒服,你可以要求那對不安靜的母子下車,也可以選擇自己下車或換車廂?
②選擇廉價公共運輸工具的乘客本來就要有承受所有乘客發出各種聲音的心理準備,除非這節車廂是靜音車廂。還有,這個孩子下車後,捷運真的就會安靜無聲?還是只剩下成人的聲音?
③一群高中生會大叫嬉戲夾雜三字經,年輕男女會打電話喊著快到了或遲到了或談著業務內容,中年歐巴桑歐吉桑玩遊戲不關靜音講電話像擴音,你會鼓起勇氣叫他們安靜或離開車廂嗎?
④一位會尖叫十分鐘的兩歲兒是否代表未來會拖垮台灣變成社會敗類?台灣當今的社會敗類難道非出身自「有教養的政治世家」?
⑤如果今天這位母親當眾斥責打了孩子,孩子就會不哭嗎?你看了會覺得心理比較舒服嗎?
⑥你有沒有無法克制在捷運上哭泣的經驗?(我有,只是那時我已經夠大,學會不要發出聲音)
⑦每個人都付了一樣的票價,一名失戀痛哭大吼的女子你會要求她下車嗎?還是你覺得自己有權力要求帶著一個哭泣的孩子的母親下車?
⑧批評這位母親前,先理解這是完全單方面說法的一篇文章,你確定你知道實況,包括母親是否有安撫與如何回應?
⑨絕非生過孩子的人才能批評這件事,但你至少問一個家有兩歲兒的朋友,他每天的處境如何如何。
⑩現在你再點進這篇文章讀吧。

以我自己每週推著嬰兒車進出台北城的經驗,推車進出捷運車廂超難的,絕對比一個行動便捷的成人換車廂難很多,看到那麼多網友留言:「我的小孩我就打下去、你不打我打、我也是這樣被打大的」,讓人很難過,這位母親並非沒處理,或許不如他們的想像,難道你肯打罵孩子,我也必須如此才在育兒這條路上政治正確?

如果文章屬實,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一個孩子停止尖叫,也許我會抱著他,打開手機播影片,想辦法下車,有一次我就因為兒子沒有任何原因大哭大鬧,在寒冬中站在咖啡店外安撫著,一小時過後兒子安靜了,店也關門了。我現在上公車或捷運,會不斷拿出玩具、餅乾、蹲在推車旁小聲唱歌或說話,常覺得自己是在表演,讓眾人覺得我很努力了,不要怪我的孩子無法安靜...儘管他不是車上唯一發出聲音的人類。

不過如同一位好友Vanessa所說,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該試著與不了解/不習慣嬰幼兒習性的他人對話溝通,如果只是強硬的要求大家忍耐配合,只會加深「帶著吵鬧小孩的父母多半如此不講理」的刻板印象和歧見,對於大眾在公眾場合面對吵鬧幼兒、幼兒父母的反應,沒有太多幫助,而網友對立的留言,也只是助長雙方對峙的氣焰......我想我們可以說一聲,孩子累了,他有點不舒服,畢竟只有我們能當孩子的代言人,替他和社會大眾溝通啊。


Tags:

About author
雖然一個在亞熱帶的台灣,另一個在寒冷的北國波蘭,但是新手媽媽淑婷和蔚昀在育兒路途上感到的徬徨無助和孤單,是一樣的。她們都曾經狂翻教養書/部落格,為了自己的孩子無法像書上/網路上的小天使一樣乖巧而崩潰,千百次自問:「我是不是遜媽咪?」但是,當她們開始對話,淑婷和蔚昀發現:「原來我們已經夠好了!」這份交換日記紀錄了兩個媽媽真實的育兒心得,以及自我的成長過程,希望可以帶給讀者安慰、鼓勵,激起更多對話,讓所有的爸媽都在育兒這條路上昂首闊步。
這是波蘭媽媽蔚昀和台北媽媽淑婷的交換日記,由一樣是新手媽媽的yoyo繪製
View all posts